笔趣阁

笔趣阁>龙战野 > 第七十章天谶的本源(第1页)

第七十章天谶的本源(第1页)

业已神秘消失的古仙和初代今仙,无论在天上仙界还是地上的凡人世界,都留下了不少遗存。

总体而论,这些遗存可以分为两大类,一类与修法相关,对于登天得道有所裨益,另一类则几乎无此作用。

说白了,就是可以简单区分成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种。

可以拿书法举例,书圣王羲之曾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,手书《兰亭集序》,号称“天下第一行书”

可以说这位书法大家传下两样遗存,一是书帖,二是兰亭。

且不论两者传世的都只是仿品而已,学书法的人得其前者,可以照之临摹,揣度书圣的笔法、笔力,对于自己的成长是绝对有益的。

但若得其后者,除了想望书圣昔日风采外,对学习方面就没多大好处了。

故而人皆欲得其作,却少人欲得其迹,能够前往观览一番,足矣。

仙人的遗存也是同理,真对修道有用的,得者往往拱若至宝,不肯轻易示人——至于昆仑山遗迹,那是因为名声实在太响,根本隐藏不住,西王母才被迫在一定条件下,允许仙人前往探究、揣摩。

而那些对修道无所裨益的,倒往往敞开大门,任由观览,一是不在乎随便被人瞧了去,二则也可以为自己增光添彩。

仔细想起来,太岁世界中那口深井,直连天渊,就属于后一类遗存。

天渊本是沟通天地的途径,仙人可由此下凡,凡人亦可从而登天,然而如今这种双向通道却并没有什么意义。

天地之间存在着很多单向通道,仙人随时都可循之以达凡间,天渊僻处海外,凡人却没机会,也没多少人有能力,真的攀爬天渊,直达天界。

那么太岁掌握了这道天渊,为什么偏偏秘而不宣,天上就没有第二个仙知道呢?

在原本的判断中,太岁得了“长人执弓,射卯金刀,毙之太峣”

的谶语,却恐引发天上动荡,故此不敢告人,可是这句话憋在肚子里又实在难受,所以就暗朝天渊喊叫。

至于于吉恰好在此时攀登天渊,得此谶语,完全是赶巧的事儿——于吉本人则以为是仙人预示凡间之事,特意命他散播此谶。

疑问就此而生。

首先,真有那么凑巧的事情吗?自从帝尧绝地天通以来,双向通道大多废弃,只有天渊,或许因为僻处海外而暂得保全,数千甚至数万年以来,就没有一个人找到过天渊,遑论从此上天了。

为什么正好于吉到来,就赶上太岁向井中倾吐谶言呢?自然而产生这种巧合的可能性实在太过低微了吧。

其次,于吉得谶之事,他唯独告诉了张禄,张坚随时监控张禄的举动,第一时间得此消息,即往密报天公。

随即张坚被“谪”

,天公对于此谶也秘而不宣,就理论上而言,太岁不会知道自己随口嚷嚷一句,竟已传回天上,重酿动荡,他又有什么理由要赶紧把天渊给封堵上呢?此处大有欲盖弥彰之意啊!

所以很大的可能性,太岁是故意将此谶言通过于吉向凡间传播的,考虑到仙人并不关心凡间治乱,那么其本意当不在凡间,而仍在天上。

大概太岁不敢于仙界传播此谶,所以故意转一道手,先从凡间传起。

仙凡之间也并非彻底隔绝,老死不相往来,别的不说,新登天界的张巨君、裴玄仁,就很有可能对别的仙人谈起此事,若有查根究底的,想要发现谶言的真实指向,其实并不困难。

退一万步说,仙人对于凡间之谶并不在意,那么过一些年,当凡间真正改朝换代,三国鼎立甚至三国归晋之后,必然有仙人意识到,既然刘姓不灭于张,那么这谶言所说,很可能不是凡间之事,所指者天上也……

再循着这个思路考究下去,问题就更可怕了:太岁为什么要这么做?

倘若害怕天上因谶言而起****,就应该一辈子烂在肚子里,而不会曲曲折折的,搞那么多鬼花样,却使谶言重归天上。

倘若故意要引发天上的****,也可直陈此谶,不必要做一定程度的隐瞒,然后再“曲线救国”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相邻推荐:青春韶华  气吞星空  天才控梦师  天庭告急  超能相亲直播系统  万炼仙门  幻想世界大降临  大次元时代  狂暴英雄  王爷贱笑了:萌宠爆笑妃  冰魂奇缘之白骨独  与前夫的重生日常  我穿越成一把剑  贵夫临门:腹黑将军坏坏妻  我为书狂  嫣然天下  步卿  皇帝直播间  绝世废材:毒后归来  宠你一辈子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夜的命名术
会说话的肘子夜的命名术
蓝与紫的霓虹中,浓密的钢铁苍穹下,数据洪流的前端,是科技革命之后的世界,也是现实与虚幻的分界。钢铁与身体,过去与未来。这里,表世界与里世界并存,面前的一切,像是时间之墙近在眼前。黑暗逐渐笼罩。可你要明白啊我的朋友,我们不能用温柔去应...
天下第九
鹅是老五天下第九
无尽宇宙之中有八道鸿蒙道则,这八道道则每一道都被一个无上强者融合。没有人知道,宇宙之中还有第九道道则,这一道道则破开鸿蒙,无人可触。...
沧元图
我吃西红柿沧元图
我叫孟川,今年十五岁,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。...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