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捡起来。”
我们会这样来来回回做很多次,直到他们开始厌倦这整个练习,并置疑“这究竟和学习抛接球有什么关系?”
为止。
我告诉他们:“关系可大了。
如果你真的想学这门杂耍,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:你们要掉掉捡捡几千次,才能掌握这门杂耍的技巧。
但是,”
我还向他们保证,“只要你坚持练习,就肯定能够掌握它。”
你只要不停地捡球。
即使你已经累到不想再丢了,又气又恼,快要没辙了,也要一次次把它们捡起来。
即使别人嘲笑你,也要继续捡球。
即使你看上去好像技艺有所退步,抛接球持续时间比之前更短了,你也要继续捡球。
你只要不停地捡球。
每当我要新学一种抛接招数,就会重回掉掉捡捡的状态。
我第一次学耍棒子时,我把一根棒子丢向空中,棒子落下时,木头把手重重敲到了我的锁骨,打出了一道红肿的痕迹。
我于是把棒子丢进衣柜,认定自己肯定学不会抛接棒子。
那些把紫色手环扔到抽屉里的人肯定也认定自己做不到不抱怨。
但是,如果让棒子一直在衣柜里积灰,那我就根本不可能学会抛接棒子了。
于是大约一年以后,我又把那些棒子翻出来重新尝试。
我小心翼翼,当棒子的把手砸向我的时候,尽力避开。
由于我这次愿意不断练习,我最后成功学会了耍棒子。
现在我不只会耍棒子,还能耍刀子,连燃烧的火把也照耍不误。
只要愿意反复不断地捡球、捡棒子、捡刀子、捡火把,任何人都能学会抛接杂耍。
只要愿意移动手环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重新开始,任何人都能变得不再抱怨。
你可能会纳闷儿:“我所说的话,什么时候算是抱怨,什么时候又只是陈述事实呢?”
记住,抱怨与陈述事实的区别在于你投注其中的能量。
根据罗宾·柯瓦斯基博士的说法:“一项特定的陈述是否反映出怨气……取决于说话者的内心是否感受到了不满。”
抱怨与非抱怨陈述,它们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一模一样的,但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你在话里传达的用意以及隐含的能量。
在“有意识的无能”
这个阶段,你就是要察觉自己所说的话;而且更重要的是,察觉这些话背后所隐含的能量。
记住,即使你最快完成二十一天挑战,你也不会获得什么奖励。
事实上,我很怀疑那些声称自己开始练习一周后就能达到第七天的人。
根据我的经验,那些人应该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抱怨。
他们虽然戴着手环,但依然处于“无意识的无能”
阶段。
根据我自己的经验,那些最后真的能够取得进步的人,都会像今天在我们的Facebook主页(facebookAComplaintFreeWorld)留言的这位女士说的一样:“我十分钟前刚收到手环并戴上……但是,现在我就已经移动手环五次了。”
一个小时后,她又留了一条言:“我已经移动手环超过十次了!”
我的回复很简单:“坚持下去,你走上正轨了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遇见亿万分之一的你 娇妻撩人 而我只有你 罪全书前传:张翰主演十宗罪原著 空间商女之摄政王妃 小王子 第一夫人 蝴蝶手铐 简·爱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: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:新版.上 怪诞心理学 散落星河的记忆.1,迷失 放弃我,抓紧我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:魏晋风流 自卑与超越 前妻独享你的甜 麦肯锡思维 脾虚的女人老得快